杜牧上门要人,留下一千古名作离去
-
杜牧上门要人,留下一千古名作离去,此女泪洒诗行又是一千古名作
中古时代,妓女总是与文士联系在一起的,所谓有井水处就有柳词,有妓女处必有文士。尤其是唐代,文士狎妓之风甚盛,经济条件好的士大夫还蓄有家歧。在双方的长期交往中,有的妓女因为才艺备受文士赞叹,有的妓女则因不幸的身世博得文士同情,还有的文士与妓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所有这些,都成为文人诗歌创作中的主题。
妓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性考教,丰压推气富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,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灵感,往往使这些文人士大夫不经意间写出流传千古的绝句来。唐诗中有不少“送妓”、“赠妓”“别妓”“怀妓”、“悼妓”的诗,不言而喻,这都是文险源结人士大夫与妓女们厮混时的应景之作,其中也有不少精品,如果没有美女的刺激,很难写得这样有滋有味。
在这方面,做得最好的要数杜牧。杜牧出身名门之后,是宰相杜佑的孙子,诗写得也不错,所以自我感觉良好。本来唐代文人就有寻花问柳的通病,这杜牧表现得更甚,简直是无妓不成诗。他在与妓女交往中获得灵感,又以妓女作为诗作的对象,不高兴了还要讽刺人家一回。像什么张好好、池州妓、官妓、吴兴妓、吹萧妓,见一个写一首,见的多写的也多,因而发生的故事也多。
其中比较轰动的故事发生在洛阳,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之职,专门监管洛阳。洛阳有一位李愿,退休在家,钱多又无聊,就养了百十个家女,整天唱歌跳舞,寻欢作乐。有一次,李愿举办家宴,招待以前的同僚。由于杜牧职任监察,好比今天的纪检委主任,李愿就没有给他下帖子,怕他来了讲政策大煞风景。
不料杜牧早就操上李愿的心了,一听李愿要招待客人,马上就想到人家的家妓。让杜牧生气的是,李愿请客,洛阳城里差不多有点头脸的都请去了,偏偏就不请他小杜,这不是让人闹心吗?不怕现官,就怕现管,你不请我,我就不能去啊?于是杜牧就派家人前往李家,要求大家同乐。李愿没法,只好用几百里加急文书给杜牧送了请帖。杜牧赶紧赴会,到底还是晚了点,宴会早已开始。
就座以后,杜牧先不与同僚打招呼,两眼直勾勾地就瞄上了这百十个家妓。杜牧“瞪目注视”,又连喝三杯,还是没看明白,于是不耐烦地问;听说你们家的紫云姑娘挺不错的,我怎么认不出来?李愿心想,哦,你大老远地来到这里,为的就是这事啊?早知道就给你发个帖子又值什么钱?于是就向杜牧指紫云小姐。
杜牧“凝睇良久”,半响说了声:果然名不虚传,不如你这送给我得了!李愿听了,也不知杜牧是真心还是开玩笑,只管低头傻笑。同僚们一听,哄堂大笑,都说这杜先生脸皮真厚啊,就像《大话西游》里的唐僧,想要就说啊!杜牧心想,左右跟你们说不清,还是诗上见真章,于且提笔做诗:“华堂今日绮筵开,谁唤分司御史来?忽发狂吟惊满座,两行红粉一时回。”
做罢,也不喝酒吃菜,打马而去。李愿明白,杜牧是名士加权势,这种人得罪不起,不如我送给你,落个人情,历史上又多一个佳话。于是,不到一刻钟的工夫,紫云已在杜牧的掌握之中。不过,紫云姑娘与李愿还是有点感情基础的,临行之前泪洒诗行,特意写诗《临行献李尚书》表达留恋之情:“从来学制斐然诗,不料霜台御史知。忽见便教随命去,恋恩肠断出门时。”看来紫云不只长得好,文学水平也不低,总算杜牧没白看上她。
这段故事也成为一时的佳话,杜牧在宴席上即兴而来的一首诗意气风发,看似闹剧却情趣盎然,而紫云姑娘泪别原主人留下的诗句也是情真意切,感人至深,成为历史上的又一千古名作。如今两首诗一直都有流传,而这背后的故事,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kyedu.net/zhishi/2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