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最含蓄的一首诗

杜甫最含蓄的一首诗

杜甫最含蓄的一首诗,连当事人都以为是夸奖,其实满满的讽刺


《岘佣说诗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诗犹文也,忌直贵曲”,它的意思是说,作诗就像写文章一样,最忌讳长驱直入,这样很平淡,反而采用一些委婉的手法,含蓄地表达内心的情感,这样的效果更好。




曲写的方法有很多,其中以“言此意彼”最难掌握。


先说这样写的好处。




这样写,作者可以集中笔力刻画物象或描绘场景,创造出完美的意境。而由于言和意的距离,读者又能驰骋丰富的想象,发掘诗中的含意,得“言外之意”“弦外之响”,于是诗歌便添得无限丰富的审美情趣。


其次,这样写也有难度,要满足两个条件:


一是“言此”本身须是一首完整的诗,二是“意彼”须通过明示或暗示让人有明白无误地理解,若读者无法探明闷葫芦里所卖之药,则非属此类作品。




杜甫的《赠花卿》就是很好的例子:


“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


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。


这是一首有声有色、有情有韵的乐曲赞美诗。“丝管”美妙悠扬,犹如仙乐,使人大有“如听仙乐耳暂明”之感,人间无由欣赏,休说“几回”,连一次耳福也难享受。同时,它还是对花卿的讽劝。


首先,《赠花卿》的题目便是明示。花卿,平乱有功,但自恃功高,目无朝廷,僭用天子音乐。


其次,诗中亦有暗示:“天上”者,皇宫之谓也;“人间”者,民间之意。此为皇上独赏之曲,百姓焉能闻此乐章?




据《唐书》载,“上元二年(761)四月,梓州刺史段子璋反,袭东川节度使李奂于绵州,自称梁王。五月,成都尹崔光远率花惊定攻拔绵州,斩子璋。”可见花惊定是一员武艺高强的猛将。


杜甫在之前写了一首《戏作花卿歌》,全诗如下:


成都猛将有花卿,学语小儿知姓名。


用如快鹘风生火,见贼唯多身始轻。


绵州副史著柘黄,我卿扫除即日平。


子璋髑髅血模糊,手提掷还崔大夫。


李侯重有此节度,人道我卿绝世无。


既称绝世无,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?


唐朝统治者认为黄近日色,而日是皇帝尊位的象征,因此从唐高宗总章元年(668)一律禁止官民穿任何黄色衣服,赭黄成为皇帝常服专用颜色。


这首“戏作”诗既肯定了花惊定的武功和平定段子璋叛乱的功绩,又对他提出了相当温柔的批评。




而《赠花卿》就是它的续篇,批评花惊定平叛之后终日弦歌燕舞,庆功作乐,不只是规模很大,“半入江风半入云”,而且乐曲优美,所以说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”看来花将军不像是很粗的草包一类的人。但有人怀疑花卿是否僭用了天子礼乐,因“天上”可理解为宫廷大内,“人间”指宫廷之外。


按《旧唐书》:唐高祖李渊于建国之初命太常少卿考订唐宫廷雅乐,“皇帝临轩,奏‘太和’;王公出入,奏‘舒和’;皇太轩出入,奏‘承和’。”封建社会中车、马、服饰、音乐、舞蹈等都纳入礼仪制度之中,等级严密,不得僭越。




杜甫是赠其诗,讽其事,但因为他过于委婉含蓄,以至于花敬定自己都认为,这是在恭维他,能让大家享受天上的音乐。不过,这也能从侧面说明杜甫的诗歌确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kyedu.net/zhishi/204.html

热门诗词

热门名句

朝代诗人

热门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