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
-
人生在世长不过百年,短则几十载。
我们都曾走过童年的乐趣,少年的诗意,青春的绿草地……也曾为理想而激情澎湃,也曾为生活而忙忙碌碌,更多的人,一不小心就走入了碌碌无为的暮年?不得而知。
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不论你曾是大起大落?还是一帆风顺?走过的那些岁月,经历的那些过往,是否也能融入古诗词的字里行间?化成一缕青烟也好,美成一段记忆也罢,都会在人生的归途里留下无尽的色彩。
01
纯真烂漫是童年
谁的童年,不是最纯粹的?
谁的童年,不是最烂漫的?
在诗人的世界里,童年又是有着怎样的乐趣?
散学后,放风筝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——【清】高鼎《村居》
花丛里,抓蝴蝶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——【宋】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
馋嘴时,偷莲子
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
——【唐】白居易《池上》
莓台上,学垂钓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——【唐】胡令能《小儿垂钓》
童年,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,也是最宝贵的财富,不管你有着怎样的童年,但它却是独一无二的,让人耐人寻味的。
02
诗意书香是少年
十年寒窗无人问,也许是少年时代的我们干的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,心怀梦想,诗意情怀,书中自有颜如玉?书中自有黄金屋?书中自有年华梦?那梦是我们人生中最纯真的梦。
寒窗苦读时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
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——【唐】颜真卿《劝学》
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
不是道人来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寻。
——【唐】王贞白《白鹿洞诗》
寒夜读书忘却眠,锦衾香烬炉无烟。
——【清】袁枚《寒夜》
金榜题名日
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
——【元】高明《琵琶记》
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——【唐】孟郊《登科后》
少年是一本充满幻想,充满诗意的书,更多的时候,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,慢慢咀嚼,那美好的时光就飞逝而过。
但无论如何,他有着人生最骄傲的资本,我们总是为自己的梦想,登上人生的舞台,去舞出不一样的精彩。
03
爱恨缠绵是青年
哪个青年男子不钟情?青年的我们,总是会与另一半相遇、相知、相惜、相爱、相守,当然,也会相错。但无论如何,青年的人生总是充满着爱恨缠绵。
遇到佳人
今夕何夕,见此良人。
——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
你情我浓
平生不会相思,才会相思,便害相思。
——【元】徐再思《折桂令·春情》
长相思,长相思。
若问相思甚了期,除非相见时。
——【宋】晏几道《长相思·长相思》
海誓山盟
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
——【唐】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牵手白头
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
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——先秦《击鼓》
爱情总让人沉醉,也让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,因为爱情是人世界最美好的情感,它就像晨起时的那缕阳光,总能让人感受到温馨;也如黄昏时的那抹彩霞,总能让人感受到浪漫。
04
心有所定是中年
人到中年可以说是经历了太多,最起码懂得了为人处世,最起码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奔走,或者说已功成名就,但无论如何,心有所定才是最佳状态。
踌躇满志时
壮怀满满,英雄气概
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
——【东汉】太史慈 《三国杀》
历经挫折时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——【清】郑板桥《竹石》
迷茫徘徊时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——【战国】屈原《离骚》
知足常乐时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
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——【宋】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豪情未泯时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——【三国】曹操《龟虽寿》
中年人生,也许失去了童心,也失色了诗意,但不失人生本色,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舍得,什么是规则,什么是是非,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状态……
05
活得明白是暮年
暮年人生,也许是夕阳西下,也许是日落西山,但更多的时候,我们也懂得欣赏更多的风景,体味更多的人生哲学,毕竟活得明白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游山玩水
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
——【唐】韦庄《菩萨蛮·其二》
饮酒会友
绿螘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。
——【唐】白居易《 问刘十九》
品茶赏花
新糯酒、香橙藕芽,锦麟鱼、紫蟹红虾。
杯盘罢,争些醉煞,和月宿芦花。
——【元】赵显宏《满庭芳·渔》
闲情雅致
手种堂前桃李,无限绿阴青子。
帘外百舌儿,惊起五更春睡。
居士,居士。莫忘小桥流水。
——【宋】苏轼《如梦令·春思》
暮年人生,修身养性最为好,读懂人生最是佳,我们不再为曾经的人生得失而懊悔,也不再为曾经的成败而自责,毕竟人生苦短,得失总归是尘土,来去总是一身轻,活得明白最是真,只愿余生,不负光阴不负卿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kyedu.net/zhishi/344.html